星期三, 3月 09, 2005

【轉】郊野曾灶財唔做皇帝做熨王-- 張炳奴笑罵由人

【轉】 郊野曾灶財唔做皇帝做熨王-- 張炳奴笑罵由人? :

郊野曾灶財唔做皇帝做熨王-- 張炳奴笑罵由人

蘋果日報 2002-02-20 蘋果

市內,張炳奴寂寂無聞,只是個普通的獨居老翁。 郊野外,他卻鼎鼎大名,人人談論,皆因他自三十一年前開始行山至今,常帶備白油毛筆,通山留下自己的大名。 被別人揶揄為「郊野曾灶財」的他,卻自封為「一代熨王」、「一代鈕門王」。別人怒罵他到處塗鴉,破壞大自然,他卻自得其樂,笑罵由人。 面對千夫所指,六十三歲的張炳奴仍堅持說:「七、八十歲行得郁,都要寫,留番個紀念。」

白油夠搶眼
這天,氣溫降至十一度,張炳奴並沒有躲在被窩內,相反,穿上厚厚的羽絨,揹著殘破的背囊,帶備白油毛筆,一大早又準備出發到西貢行山,這已是該星期的第二次。「我喜歡西貢咸田、大浪西灣、浪茄,因為海灘美,風景靚。」當然在那處他的「墨寶」尤其多。

沿赤徑走下去,可發現五處他的「墨寶」:「張炳奴煲湯30年」、「基金製衣熨部張炳奴78年6月10日」、「張炳奴」和「時泰製衣熨部張炳奴才之墓81-4-10」。 有的「墨寶」油跡足有三、四吋厚,字亦糊了;有的則有八呎長,遠遠已可看到。看自己的傑作,張炳奴自豪地說:「白油好厚,十年唔補都唔怕甩色。我以前用紅油畫,現在用白油,夠搶眼,老遠都望到。」

石頭變墓碑
可惜,行山友望到他的偉大傑作,卻嫌眼冤,有人指他極度無聊,有人更不值其所為,於網頁上公然罵他「郊野曾灶財」、「塗癖」,認為他沒公德心,破壞大自然,有人甚至在他的「墨寶」旁加上「白癡」、「食屎狗」、「金魚佬」等字。

而咸田海邊的一塊大石頭,張炳奴本來用白油寫上「時泰製衣熨部張炳奴→81-4-10」幾個大字,但有人卻照樣用白油,加上「之墓」及把「→」改為「才」字,結果遠遠看到「時泰製衣熨部張炳奴才之墓81-4-10」,將一塊大石頭變為墓碑。

面對千夫所指,張炳奴毫不在乎:「有人鬧我,叫我唔好寫,話寫到周圍都係,我唔介意,睬佢都----- 就算七、八十歲,行得郁,我都繼續寫。」

大城市小人物

其實,張炳奴只是個大城市內的小人物,他那位住在西貢的朋友錢先生說:「張炳奴是好人來的,對人無殺傷力,只係通山寫字,但現在都無寫,只係補油,他的做法是對是錯,見仁見智……好多行山友都寫字,只是無佢咁大隻,亦有人到處掛布條,為何無人鬧。」他再次強調:「佢真係個好人來的。」

張炳奴十七、八歲開始出來打工,自己養活自己,「我以前做過百幾間工廠,學過打鈕門,亦做過熨衫,一日可以熨十幾二十打,熨恤衫,熨裙,熨睡衣,都無問題,由早熨到晚,一日可賺到一、二百元,快手更可賺到三百元。」但這些成績較之行山寫字,變得平平無奇。

熨王做看更

張炳奴開始通山寫字,是七一年五月十日。「當時在新馬製衣熨部打工,有次放假,班工友約我到城門水塘行山,橫掂無事做,便答應。」

這次行山,他發現人人都寫字,紀念曾到此一遊,於是他亦學寫,「我寫下『新馬製衣一代熨王張炳奴』,我不知道點解寫『一代』,別人教的。」

就這樣他寫出興趣來,三十一年來,走遍港九新界離島各大小山頭,見到又大又平的石頭,便留下一大堆字。 「後來,五十幾歲人,工廠執一間,執一間,咪走去做看更,做了十年,文化中心、香港公園、香港郵政局、地盤都做過。」自此,他行山寫字,就從工廠名改為寫看更的地點。

筆跡遍及大陸

他還寫字寫到上大陸。「我成個中國去晒,七三年到現在,新疆、蒙古、西藏、湖南、東北……我會帶箱頭筆,寫廠名,自己個名,日期……只是留個紀念。」

回港後,他更在南丫島一避雨亭的長石上,寫下所有曾到過的名山勝地,「北京世界聞名萬里長城」、「四川成都九寨溝」、「湖北武當天下名山」,話要把好地方介紹給港人。

熨王把自己的歷史寫遍山頭之餘還出了名。他開心地說:「記得有次行山,一班女仔看到我,知道我是張炳奴,話二、三十年前已見過我個名,猛拉住我影相,鬼咁開心。」

其實,熨王還有一大理想,就是作行山友明燈。「山上路很多,一行錯就會走失,我用白油寫住箭嘴,可以跟住來行。」

罰款一千

可惜,他一番苦心,無人欣賞,熨王曾因通山亂寫而被罰錢。「有一次在西貢海下,被郊區警察捉到。上到法庭個官問我有甚麼要求,我同個官講,唔好罰一千,罰五百,佢幾抵死,居然鬧我,話:『我話事還是你話事,再嘈罰夠你一萬。』,最後罰了我一千。系大陸都被罰過,別人罰兩毫,我要罰五蚊。」

罰得多了,熨王學精了,不再亂塗鴉,只要補補油,話怕「墨寶」消失掉,而補油時,會使出一招掩眼法。「見到有人走過來,會扮唔寫,將油同毛筆放在地上,若無其事,不見到人就繼續補……有時被人見到,說:『你就係張炳奴啊。』我就話:『失敬失敬!多謝多謝!』」張炳奴抱拳笑著說。


http://community.webshots.com/user/nameless_boy

4-12-03 成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香港,夕陽

「夕陽之歌」,反映了此時此刻很多香港人的心情。 幾代人的集體回憶,不會如此容易消失。 真香港人,不會如同雲一般消失,但會be water!